我們有時會叫江明荃做「江阿姐」,但似乎很少人會寫成「江亞姐」,否則她就變成「亞洲小姐」了。奇怪的是,倒有很多人愛寫「亞爸」、「亞妹」、「亞仔」。
阿、亞,其中一個粵音是相同的,是這個原因令不少人將「阿」寫成「亞」嗎?
還是受「亞當」一名的影響?但亞當不是名「當」,他是「亞當」Adam,不是阿當Ah Dam。
「阿」其實是詞頭或前綴,網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有這樣的說明﹕
詞頭:(1) 加在稱謂上。如:「阿姨」、「阿婆」、「阿兄」、「阿爹」。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2) 加在名字上。如漢代曹操的小字稱為「阿瞞」、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人稱「阿斗」。
《現代漢語詞典》則有這樣的解釋﹕
前綴。(1) 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親昵的意味﹕阿大 / 阿寶 / 阿唐。( 2) 用在某些親屬名稱的前面﹕阿婆 / 阿爹 / 阿哥。
或許有人會說,用普通話,「阿」唸a1、「亞」唸 ya4,那就不會搞錯了。這是「各取所需」的明顯「蠱惑」例子。暫且放下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