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張大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1版1刷)。
要是以看金庸、梁羽生甚而古龍那類型武俠小說的心態來看這部小說,可能要大失所望。若要看「中國地下社會總史、世紀暗戰江湖變遷」,收穫還是有的。我其實看到更多中國近代史圖像,說是野史秘史,也無不可。小說以一件邦會暗殺案展開,令我想起江南案。這些歷史我都不熟悉,不知如何判斷真假虛實,只好存疑。
偶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網文,其中兩段的看法倒與我相去不遠,錄下﹕
台灣學者張大春所著的《城邦暴力團》,其中引證論據,層層推進,前因後果,眾多人物牽絆,諸多事例融合,在作者心中已然形成一幅偌大的歷史體系之圖。文中更是插古論今,在回憶中穿插史實,盤綜錯雜的人物關係,是是非非的恩怨情仇,顛覆了一般讀者的審美閱讀習慣。在讀書的途中,總給人回顧思慮之感。儘管如此,仍不失為一部「自金庸以來最好看的武俠小說」(倪匡語)。故事中恰到好處的插敍,個人現實生活的回顧,現實與過往的交織,讓人恍如昨日。
作者用一支妙筆,揭秘了民國時期所發生的諸多案件,戴笠、毛人鳳統治時期的暗殺行動,台灣發生的新生戲院大火等事件,成就了一部野史。雖然稱它為「野史」,我卻感覺它就是「史實」。所有的傳說,都是建立在歷史的基礎上,是以這部小說給人真實感之因。
我邊讀邊寫下的一些札記,可說完全與此無關,都只在細眉細眼處落筆。不過,這也是讀這部小說的樂趣之一,也是我樂於將這些感想隨意記錄下來的原因。
書之好看好壞與否,可以多方面去審視量度,更因人而各取所需。張大春寫過說文解字的著作,這本小說在運詞造句方面也非常用心用力,古雅而不艱深,精準細緻卻不造作,我在其中細味有關中國文字文化的東西,已很覺受用,樂在其中矣。結束系列札記前,試抄下幾句與文字相關的碎片,以見我的偏好﹕
關於「睇」(此字現在似乎多作廣州話用)﹕
我抬眼睇了睇紅蓮,此際她眼眶之中瀲瀲的淚光已近飽滿……(頁758)
把雙鷹隼似的眸子掃東掠西,裡睇外,瞳仁直要燒出火來。(頁810)
關於「拾級」(此書用法似乎跟我堅持只能向上相同)﹕
會後「老頭子」緩緩步下綏靖司令部門前石階,……。不意就在眾人安排合攝座次之際,「老頭子」忽然起身,拾級而上,走到李綬武跟前……(頁813)
(還有﹕另指點居、邢二人自一旁小路拾級登坡。——頁372)
關於「不以為意」、「不以為然」﹕
我絲毫不以為意,感覺這一陣一陣的潮濕冰冷只不過是幻象……(頁765)
汪勳如似乎不以萬得福之言為然 ……(頁783)
謝謝你的系列札記。
張大春用字嚴謹準確,職業作家當如是也。
Allen﹕
不用客氣,我也只是寫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已。
張大春的中文根柢實在非常紮實,比很多所謂的職業作家強得多,也認真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