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地區報》有一欄「華洋書莊」,主要參考外國書刊資料寫成,內容說得上紮實。例如這篇〈Online research 有利有弊〉,就是借一個實例來說明採用互聯網資料時要小心,否則很易搞出個「大頭佛」,可能惹來「災難」。
谷歌一下,這篇文的主要材料,該來自這裡。其實如何核實網上資料,莫說比較「偏門」的,就是一些既普遍而只須多花一點工夫即可知誰對誰錯孰真孰假,仍有人單憑某些所謂「數據」如多少項搜尋結果來定奪,往往墮入「一錯再錯」的陷阱而不自知。
如何篩選網上資料,再進一步,網站是否客觀,當然是考慮因素,其實也只是因素之一而已。要我提供好方法,我只能說句抱歉了。
再說這篇〈有利有弊〉,竟然給我挑出一個可大可小的毛病。就在這段中﹕
但動物園仍希望找出因紐特語中代表「美麗」的正確用字。專家就提議 “iniqunaqeuq” 或 “piujuq”,但他指出其實因紐特語與英文或法文很不同,沒有一個代表「美麗」的獨立形容詞。
一個看似無人不曉如此「簡單」的形容詞,原來因紐特語也沒有一個獨立的形容詞可用,這大概就是生活文化的問題。不過,「專家就提議 “iniqunaqeuq” 或 “piujuq”」,其實有點不盡不實。不看原文,大概難以發現,這位資深傳媒工作者可能也不知傳錯了話,實在可惜。
Irniq suggested “iniqunaqeuq,” which he said is used to convey that someone is beautiful or “piujuq,” which means “nice.”
莫言*估九估估下, 有時論文都做假! 例如最近那个所謂日本美女科学家(生物学家),前兩三年又有个韓國科学家(好像又是生物学家). 對我來說最深刻的就是某美國化学家說做到cold fusion (cold nuclear fusion),整个物理學界為之震驚,好快就有人證實唔到係堅料. 当时我仲係學生哥,見到系裡的大堂掛了好大幅嘅banner,寫著con-fusion(有二个意思), 真抵死. 都唔明点解D人會咁做, 實畀人踢爆o架噃, 其他科学家唔識重做你个實驗驗証一下? 唔通佢哋好似我咁: 冇實驗室,淨識九噏?
*不是那个莫言.
又: 這裡的小学初中数理教科書(有博士呀教授呀掛名寫)教材出錯屢見不鮮,但好像从沒有人(包括老師,這个是可預料的)指出或改正,我就要做无償补习教師為我D馬騮解毒,吃力不討好.
zpdrmn chang﹕
,現代美國?!
好奇咩? 以我估計,美國有一半嘅科學家、工程師(數學家嘅比例都应該唔低)係從外國來嘅. 有不少後來変成美國人. 有錢留住呢班人就掂ga la. 錢! 明未? 我又冇話過呢度D大學唔得或者冇勁人噃. 呢度大把勁人.
美國出晒名中小學生D數學(同亞州某些國家比)差咗一大截, 近幾年仲落後得緊要,畀很多欧州國家嘅學生拋離,連本來第二tier 的龙头位置都冇埋,仲跌得好難睇. 咁呢度小学初中D教師嘅數學都係呢度嘅中學程度,咁点撹? 數學唔好,科學會飛?
例: 我有隻馬騮读小學4年級时上堂做咗條數, 个老師未教点做嘅. 做完後个老師話唔明隻馬騮嘅方法, 但係个答案係啱嘅. 跟住个老師教成班靓点样做嗰條數, 因為冇人識做嘛. 隻馬騮放学話翻單嘢畀我聽. 我一睇條數真係嚇死, 隻馬騮竟然做啱咗,(我冇教過佢点做噃). 上一句前半截我擺位擺錯咗, 应該擺喺度: 我一睇條數真係嚇死, 个老師竟然做錯咗, 方法全錯. (汗!)
zpdrmn chang﹕
淺得濟,老師唔知點做?
唔係啩, 咁都得? 睇來真係唔識做. 我隻馬騮嘅啱方法佢都唔明噃. 不过要畀翻个讚佢. 幾个星期之後, 佢搵條類似嘅數, 喺班靚面前做翻啱佢, 可能請教过別人.
zpdrmn chang﹕
講數,都要講天份。我中學算係讀數理的,就係差那麼,不是一點點,而係一大截,總是不及那些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