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讀心理學書,竟讀出環保議題來。更好,資料不假的話,我借題發揮,就可以更理直氣壯。
先交代一下資料來源。《發展心理學新論》,民國六十一年初版,七十四年初版第九次印行;沒錯,一本四十多年前在台灣出版的心理學著作。那時,「偏安」台灣的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1971年)不久;大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還在文革年代。今時今日,舉世說的「中國人」,一定不會以「台灣人」為代表;部分「香港人」更會以「強國」人稱之。
「強國人」之「強」,之「舉世聞名」,主因大概在「富」,尤其因「土豪」之「炫富」而來之「氣焰」。愛屋固然可以及烏,自也會惡烏而及屋。這些令人討厭的因素,在中國大陸境內,見之於網上的評論,其實也不少,佔多少,難以統計和估計,現在也只能放下不表。這篇只以一些數字和事實,表示一點「驚訝」。
先說全球人口,原來在百年之間,增加得很快,用「激增」來形容,可能有點抽象。以下試條列出來:
八千年前--全球人口不超過五百萬;
1850年--增至十億;
1930--僅經過八十年,即增至二十憶;
1930至1970年--不過四十年,已超過三十五億;
(1970年左右有人估計)西曆2000年--增至七十億。
一百六十多年前,全球人口還不及現在中國人口之數。就是到了1970年,以今天中印兩國人口,加起來幾乎就是整個世界了。根據維基百科,到2014年,全球人口已超過七十二億。四十年前的估計,可以說大致不差。再過數十年後又如何,除非有什麼全球大災難,否則人口只會增加,難以減少。
地球,八千年前至今,體積相信沒有變大,那時候全球人口還比今天香港七百多萬人還要少,就算感覺天不大,地怎說也夠大,整個香港九龍新界,由一人「獨霸」,相信也沒有其他人會走出來阻撓。香港成為英國租借地時,今天一個「太古城」就足以讓全港市民「安居」了。百多年間,香港人口,並非「個別」地區化增加;實如全球那般,都在激增。衣食住行,地,沒有膨脹,人卻不斷增加,如何解決住的問題,相信不是靠口號就能成事。至於如何解決,我除了想到將全球的人或一半永久沉沒在深海中,或空運到外太空自生自滅,大概一時也沒有其他良方的了(我畏高,理該最宜「潛水」)。
寫到這一刻,真有點不知如何寫下去的感覺。全球現今的問題,究竟是因為「硬道理」的無止境「發展」而致出現各種各樣的污染,還是因為人類的不斷增長,因而出現避無可避的各種問題,例如過度消耗(地球資源等)、殘殺其他物種甚而人類自相殘殺,等等,令地球變得好像再無前景可言。曾幾何時,英美日等當年富強走過的路,遺禍無窮,窮了大半個世紀的中國要富起來了,卻原來是「重蹈」那些富強國度的「覆轍」:當年的煙霧(Smog),今天的霧霾;當年的「一泓死水」,今天的江河污染。無不是「富強」的詛咒。你早已開始發財立品,到我「覺醒」時,恐怕又有另一波要「富起來」的災難重演了。
歷史,似乎不會喚醒人類;歷史,其實只在不斷重演。看來,演至挪亞方舟再來,才會有天大地大的「好」日子。
原來,沒有歷史,才談得上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