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荒言心思思還是想談一些對字典的粗淺看法,卻因太長氣,要說的話未及一半,文已太長,只好另成一篇再續。
在我家中,字典以百計,當然會覺得大陸這幾十年的出版貢獻中,最理想的首推字典的多樣化和再版之勤之「精」(益求精)。別的不說,《現代漢語詞典》就是一本值得稱譽之作。不算1956—1960年的試印本和1961年—1966年的試印本。單由1978年第1 版計,至今已出第5版。我估計第6版會在數年之後出現。
每版的出現,不像一些銷量好的書般,大不了多加一篇序之類,內容排版錯誤可能完全沒有改動。這本字典可能是改版和累積銷量最多的中文字典,每改一次,不但新詞多了,詞義也會作不少改動。差堪做到與時並進。
字典不可能三兩年就改動一次,所以所謂與時並進,當然不可以像網絡字典般,大可要改即改,大概也沒這個需要更不該這樣做。(在網上找到一篇有趣的文章〈改來改去的詞典〉,無妨看看不同的意見。)修訂有些什麼原則和會做些什麼改動呢,或可由〈1996年第3版說明〉的一些說明看出端倪﹕
自本詞典出版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也有演變,一些語詞在運用上有了不少變化,並有不少的新詞新語產生。為了適應讀者的需要,詞典編輯室在搜集的幾十萬條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這次修訂。修訂工作主要是增、刪、改。增,是增加一些新的詞語;刪,是刪去一些過於除舊的詞語及一些過於專門的百科詞條;改,是修改那些詞語有變化、有發展,在詞義和用法上需要改動或補充的詞條。
說明可謂清清楚楚,更不是假大空,而是確實做到。例如「搞定」一詞,只及收在2002年增訂本附錄中,2005年第5版已成為正文詞條。現在網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也收錄了,中港台出版的新書,不少都採用了這個新詞,該已流行起來了。
原來只用「惟一」,根本沒有「唯一」詞條。現在才算是將「錯」了多年的「惟一」改正過來。
還有「品位」。本來只有這些解釋﹕
(1) 〈書〉指官吏的品級;官階。
(2) 礦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含量的百分率愈大,品位愈高。
(3) 指物品質量;文藝作品所達到的水平﹕高~繭絲︳節目的藝術~較高。
現在我們慣見大陸書刊的「品位」使用率,幾已取代「品味」一詞。以上三個解釋,大抵第三個還會有人偶然採用。
語文是發展的,有所謂古代漢語也即古文,跟現代漢語也即語體文或白話文,是明顯的分野,大陸於是更將字典再細分為「古代漢語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當然,有些詞已是古今混用,或早已甚少用作古義。例如「滑稽」,今義大概很少人不知道。古義嘛,我試列《古代漢語詞典》的解釋﹕
(1) 圓轉自如的樣子。形容圓滑諂媚。《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如脂如韋以絜楹乎?」
(2) 比喻能言善辯,應對如流。《史記.滑稽列傳》﹕「淳于者,齊之赘壻也。长不滿七尺,~~多辯,數以諸侯,未嘗屈辱。」《三國志.蜀書.簡雍傳》﹕「雍之~~,皆此類也。」
(3) 古代的注酒器。揚雄《酒箴》﹕「鴟夷~~,腹大如壺,盡日盛酒,人復借酤。」
相信知道的人已不多了。
有時候我們聽到一種說法,何必要借用外來詞,有些中國古已有之。其實古書中的一些詞,到現代都變得「面目全非」了。有些可能只是幾個字剛好走在一起,其實不是兩字三字或四字詞,例如「每下愈況」,其實是「每下,愈況」,這跟「每況愈下」一詞完全是兩回事。
試看《荀子.儒效》篇的這一句﹕
周公無天下矣,鄉有天下,今無天下,非擅也。
如果不知道「鄉有」的「鄉」通「向」,也即從前;而「擅」通「禪」,真是不知如何解釋這一句了。
沒錯,誠如上述,有些詞語古今同義,更可能演變出更多「新意」,如「品位」;有些詞語的古義已不會用於今天,如「滑稽」,古書念gǔjī,今義連讀音都不一樣了。不是每個古語都會發展成現代漢語的,例如「假父」,現代漢語都習慣寫作「義父」了。
好,來到我想說一個重點了。詞義的更新,有什麼標準呢?古語「品位」都有了新義「品味」,這個大概由「約定俗成」甚或近年太多人使用而給選中。那麼,「拾級」為什麼一直都沒被選中呢?如果這個詞既可以向上,因而有「拾級而上」的說法;又可以向下,因而有「拾級而下」的用法,而後者也不是今天才出現,怎麼就一直沒能成為新詞收進字典,或是令二字詞「拾級」一直在多數字典中只作向上的解釋改變過來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拾級」一詞,我能找到不作「向上」解的字典,就只有新編《辭海》,按說這本2000年版的辭典已有這個「與別不同」的解釋,不可能對2002年增補本、甚而2005年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沒有影響的。更何況最初只作「向上」解時,也不是沒參考過鄭玄的註(也即沒有特定向上之意),再加上歷年尤其近年網上經常出現「拾級而下」的用法,為什麼編輯字典者好像視而不見的呢?
有沒有可能是,選用「拾級」作為獨立詞語時,確實只用作「向上」之意,不用改,要走下來,就另用一詞,因而令詞語的意義更精準。就像「登高」也只能是向上,不可能也向下向左向右。
有一天,認為「拾級」應該可以上可以下的人能參與修訂例如《現代漢語詞典》這種有大影響力的字典時,或可提出修訂,將這個多年不變的事實改變過來,那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爭拗了。
討論還可以繼續的,更可以各執一詞。
至於說不用管對錯,大可寬鬆點,接納可上可下的看法,是否可行呢?這個詞語真要命,出現的情況太絕對,只能二擇其一,要嗎「只能向上」,要嗎「沒特定向上或向下,也即可上可下」。總不成要我接受「只能作向上解而又可以作向上或向下解」這個邏輯吧。
「拾級」快成夢魘了。下篇要講講《明朝那些事兒》了(全篇可能最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是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