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這個字

行,看似簡單,細究一下,音義俱多,加上各種配搭,可謂變化萬端,逐一解釋爭論吹水,大可說上三天三夜。試找兩個「常用」的詞來說說。

為了方便精簡,不轉錄太多字音字義資料,網上可直接參考百度百科。粵音部分,我採用《中華新字典》的相關音義,也參考網上《粵音韻彙》粵語審音配詞字庫;其他的,或會抄錄一些資料,再說自己的看法。再說一下,我的音韻學知識實在不行,無意作什麼定論,不對的仍請高明指正。

《中華新字典》似乎少了一個讀音,即我們慣用「商行」「行貨」的 hong2 音,卻一併歸入「杭」hong4 音。如此一併合,「銀行」就一定只讀作「垠杭」,而不會有「垠hong2」的讀法了。不過,這樣一來,「十三行」就有如「七十二行」般變作「十三杭」,不單音變了,意思也不一樣了。

這種讀音,似乎有意與普通話語音看齊,都併入到 háng 音去。我不完全贊成。讀作「垠杭」,我沒異議;「央行」、「商行」、「十三行」,若讀作「央杭」、「商杭」、「十三杭」,怎說都不順耳。不過,「行貨」也有人說成「「杭貨」,似無不可。這種口語變音,實在難說,再如「橫巷」「後巷」的「巷」,也是經變音說成 hong2 的。這正好說明,語音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們其實也「見證」過一些諸如此類轉變的讀音,只是沒有太在意罷了。也所以,時間的「間」,早已通行作「諫」,再抱古作什麼「奸」,實在沒意思。

再舉一例。發行。這個詞中的「行」,也有兩個讀音,因而也分出不同的意思來。作「發布通行」解時,讀「行路」的「恆」音,如「發行紙幣」、「發行書報」都讀「發恆」。發行作「出售或批發」解時,則讀作「杭」。不過,與其說自己是發「杭」成衣的,不如說出售或批發成衣好了,免得節外生枝。

讀音這回事,真係令人頭都大。可是,若因此而將諸如有九或十聲的粵語和十三聲的潮語廢掉,失去了隨口說話即有多姿多采語調如歌變化的語言,實在太可惜了。

行1行2行3

行4

行5

對「行這個字」的一則回應

  1. 估不到你真的寫了出來
    不用怕會找罵﹐在文字和讀音問題上﹐近期我比你惹火(爆)

    只談一點「行貨」中的「慷貨」(hong2fo3)和「杭貨」(hong4fo3),似乎有分別
    「慷貨」是指有授權代理的產品
    「杭貨」更多是指某人敷衍了事

  2. 文少﹕
    頭都大,寫得不好。
    那兩樣不同音的「貨」,也想過有分別。但有時聽人說得簡化時,也會說「好慷」來形容敷衍了事的。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