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譯」不是現代漢語

第 6 版《現代漢語詞》

第 6 版《現代漢語詞》

古德明在免費報紙 am730 有一個「中華正聲」專欄,每多佳作;但可能對「現代漢語」諸多不滿,總愛用「特殊」的例子來鞭撻,有時未免「上綱上線」,與事實未必相符。例如這篇〈演譯〉,「生安白造」的成份較多,多少令人有點失望。

先看首段﹕

香港教育局中文科教學庫網站有一個《遇蛇記》故事,附教學建議說:「如時間許可,可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並以不同語氣演譯故事。」「演譯」當然是現代漢語,中文只有「演繹」。

《辭源》

《辭源》

說中文只有「演繹」沒錯,但說「演譯」是現代漢語明顯是錯,因為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漢語都沒有「演譯」一詞,純粹是那個「譯」字錯了而已。

古德明為了「證明」他的說法有根有據,於是舉了三個例子,香港的如上所引,大陸的有《青年導報》,台灣的則為《中國時報》。這裡不引錄,要看,可以看古的原文。為什麼會有如此現代漢語「演譯」呢,簡單而言,是﹕

現代漢語把「演出」、「通譯」兩詞合成「演譯」,當做interpret,於是講故事以至唱歌以至做戲,都一律叫做「演譯」。

《國語活用辭典》

《國語活用辭典》

這恐怕是他自己的想當然演繹吧了。

演繹,是古已有之的詞語,即古語或古代漢語,看看《辭源》的解釋,與古德明所引分別不大。但《辭源》沒有英文deduction 即「演繹法」的解釋。反而《現代漢語詞典》有「一種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關於特殊情況下的結論。三段論就是演繹的一种形式(跟「歸納」相對)」,而且在 2002 年增補本補充了兩個解釋﹕(1)鋪陳;發揮;(2)發展;表現。這些解釋,2006 年第 5 版已正式收入,2012年第 6 版沿用這三個解釋。再看1992 年版《現代漢語大詞典》和 1997 年版《漢英大辭典》都有「演繹」或「演繹法」詞條,但全都沒有「演譯」詞條。說「演譯」是現代漢詞,根本與事實不符。

再看台灣的辭典。網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也只有「演繹」詞條,解釋如下﹕

一種純粹形式的推理方法。要求前提與結論間具有必然性之可推關係。一般演繹法多為由普遍原理以推定特殊事象。或稱為「外籀」。

再看《國語活用辭典》,也只有「演繹」而無「演譯」。

至於香港,較常用的《商務新詞典》,也只有「演繹」而無「演譯」。

古德明是「字典派」,中港台三地的詞典,都只有「演繹」,無一收錄「演譯」,說什麼「演譯」是現代漢語,如何令人信服。

「演繹」才是對的中文,「演譯」錯了一字,什麼原因,正如「唾手可得」錯為「垂手可得」,「縝密」錯為「慎密」,甚而簡單如「大晒」錯為「大哂」,很簡單,不過是錯別字,都與什麼現代漢語什麼無關。引錄古文,說古人一定不會如此用「演譯」該這般說「唾手可得」,以此證明「現代漢語」是可笑的「漢語」,簡直是笑話。

為什麼?不用「演繹」,歸納一下以上的資料,當不難明白。不過,歸納是現代漢語嗎。不過,寫成「龜立」一定不是現代漢語,而是錯別字。

【2018年1 月13日補記】因為回答讀者的留言,我再到百度查找一下,發現竟有「演譯」詞條,早在明朝出現,不是什麼「現代漢語」;而我將之說成是因錯別字而成的錯詞,也是武斷。茲將解釋和出處照錄如下:

演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yǎn yì,引證解釋的意思。

……

引證解釋:演繹。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凡浮屠之說,類涉誇大者,率中華之人演譯之……其浮誕不根,愈後世增益也。」

漢英對照《現代漢語詞典》

漢英對照《現代漢語詞典》

漢英對照《現代漢語詞典》

漢英對照《現代漢語詞典》

《現代漢語大詞典》

《現代漢語大詞典》

《漢英大辭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

《漢英大辭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

演繹1演繹2

對「「演譯」不是現代漢語」的一則回應

  1. 古德明說「演譯」是現代漢語,不是說「演繹」,他不是說有人把interpret當成「演譯」嗎?亦說中文「演繹」是「引伸敷演」的意思,你胡說甚麼?

  2. Wan Lik Hung:

    請再細看我文中如何解說「演譯」的「譯」是錯別字,因而整個詞是錯的,而不是什麼「現代漢語」,再看看我胡說了什麼吧。

    • 所謂出處,來來去去也祇有胡應應麟的少室山筆叢中一處能見,但同是明胡應麟,在《詩藪·閏餘上》又這樣寫:“蓋後人因此演繹為傳奇,而以狀元附會。 用修據為事實,恐未然。”

      難道四庫全書誤抄了一字,即可成正典❓不是嘛❓

回覆給zpdrmn chang (@zpdrmnchang) 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