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

「井底之蛙」是我們熟悉的成語,大概小學生都知道是比喻見識狹窄的人。原來,《伊索寓言》也有以井以蛙為比喻的故事,內容明顯有別,但寓意似乎若合符節。

井底之蛙」典出《莊子.秋水》, 但「井底之蛙」四字成語,卻非《莊子》原文。原文可見於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五回﹕「井底之蛙,所見不大;螢火之光,其亮不遠。」箇中轉折,有點繁複,也不用太考究,知道故事大略和喻意就可以了。

至於《伊索寓言》所述故事,似乎不大為人所知,更不用說複述引用了。且錄如下﹕

青蛙和井】(《伊索寓言(全譯本),李長山等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8》)

沼澤裡住著兩隻青蛙。有一年夏天,天氣非常炎熱,沼澤裡的水乾涸了,喜歡潮濕環境的青蛙不得不去尋找一個新家。他們路過一口深井,一隻青蛙向下看了看,對另一隻說道﹕「井底下看來很涼爽,我們不如就跳下去,住在這裡吧。」另一隻青蛙腦瓜比較聰明,答道﹕「先別忙,我的朋友,要是這口井也像沼澤一樣乾了,我們怎麼出來呢?」

遇事要三思而行。

既然「教訓」都說了,就沒必要「多想」了。

井底之蛙,要說的既是「所見不大」,怎麼會與「遇事要三思而行」相同呢。其實看看伊索寓言中那隻「腦瓜比較聰明」的青蛙所言,即「要是這口井也像沼澤一樣乾了,我們怎麼出來呢?」細想,何嘗不是識見問題呢。

故事的「教訓」是什麼,其實不是誰說了就一定如此。多思多考,才有「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