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義

以前讀過一個哲學初階的課程,很多東西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但有一個概念,卻不時在腦中浮起。可能這個理念一直都很得我心。

這個理念的英文是Utilitarianism;中文譯做「功利主義」,似乎很易引起誤會。一提「功利」,往往令人想起「市儈」。不能不說沒有市儈成份,但分別其實很大。

我懶於打字。這是我由一本哲學詞典裁下來的解釋(頁289)。老實說,我所知可能比這個解釋還要簡單。

很簡單。其實定義愈簡單,往往衍生出更複雜的演繹。這可能就是法律要寫得巨細無遺的原因吧。

百度一下,算是加深了一點認識。

這個主義吸引我的地方,在於「達到最大善」或「最大幸福」的行為。細想一下,日常生活中,最常為人拿來取笑的一句話,都似與此若合符節。「我都是為你好。」該是父母最愛跟子女說的話,但常常受到質疑,你認為好或最好的,未必適合我。

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大概知道這個主義的各種派別,拿來「衡量」日常生活,也頗有吸引力。不妨抄下簡介。是否有誤,不是我能力所能判斷。

情境功利主義(act-Utilitarianism)﹕強調的是「在此時此刻這個情境下,該怎麼作才能促進全體快樂值。」而不是問若將此道德律推廣到每個人身上會對全體快樂值造成什麼影響。

舉個例子,像說謊一般來說是不對的行為,但在某些情境下,情境功利主義者會認為說謊是對的,像善意的謊言、為保守國家機密而說謊等。

普遍功利主義(general-Utilitarianism)﹕重視的是「若每個人都按照我現在遵守的道德律作出行為,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最明確的例子是「窮人可不可以奪取富人的財富?」按照情境功利主義,這似乎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可以以促進最大快樂值,但普遍功利主義提醒我們,若每個人都這麼作,那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規則功利主義(rule-Utilitarianism)﹕其學說認為,若每個人都永遠遵守同一套道德規範, 就能產生最大快樂值。常見的應用可見於交通規則,不能像情境功利主義那樣,視哪種方法能取得最大快樂值而決定該往左開還是往右開,而是根據既定的規範。若 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規則,那麼交通就能安全便利(最大快樂值)。 但需要注意這個規則制定時的合理性。也有批評學者認為實際是變化的,這種規則若不能緊跟變化會最終走向不合理。

有人認為,普遍功利主義和規則功利主義本質上都屬於情境功利主義的一種。

可否籠統說一句,世間根本就沒有一套普世固定可行的「理想」制度或做法。反對「民主」者的道理,當然有道理,不過用「功利主義」的主要原則來考量,「民主」制度還是「最好」的制度。

知多一點點﹕5分鐘哲學﹕功利主義

對「功利主義」的一則回應

  1. 呵呵﹐又有人談功利主義了
    我個人認為﹐其實功利主義如果變成一門管治哲學﹐很容易變成多數暴政。
    當然﹐功利主義的問題﹐還是由chris老師說好一點(笑)

  2. 文少﹕

    這個主義似乎早已給人揚棄。所謂「最大善」或「最大幸福」,的確很有吸引力。不過,如何界定,是關鍵之處,往往帶來極權的後果。

    我對這些都沒有怎麼研究,也不敢多言了。

  3. //這個主義似乎早已給人揚棄。//

    – 非也,大名鼎鼎的 Peter Singer 就是一個 utilitarian。Utilitarianism 是 consequentialism 的一種,現在英美的哲學家大多討論 consequentialism 而不會集中在 utilitarianism。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