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

莎劇《無事自擾》(Much Ado About Nothing,見《四大喜劇》,遠東圖書公司,1999年10月版;朱生豪譯作《無事生非》,見《莎士比亞全集》2,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4月北京第1版)第三幕第二景有這樣一句出自 Claudio 的話﹕

I know not that, when he knows what I know. (p.98)

之前我因為想起一位高手曾贈我一言,寫了一篇〈我的意思,你真的知道嗎〉,引來網友的雅興,將那句作了各種中譯。我不知那句話與莎翁的話是否相關,既然讀到,覺得有點神似,姑且記下來。

梁實秋的翻譯是這樣的﹕

當他曉得我所曉得的事,我就不曉得他是否還有那樣的打算了。(頁99)

朱生豪的翻譯如下﹕

要是他知道了我所知道的事,那就難說了。(頁123)

你知道的你想知道的,都記載了

龍應台在《目送》中( 天地圖書,2009年10月5版),有一篇〈什麼〉,說她的「愚鈍」的。

這種愚鈍,會跟著你一生一世。在人生的某些方面,你永遠是那最後「知道」的人。譬如,年過五十,蒼茫獨行間,忽然驚覺,咦,怎麼這麼多的朋友在讀佛經?他們在找什麼我不知道的東西?(頁48)

她提到30歲時,他們那一輩人都意興風發,議論文壇、憂慮政事、臧否人物,也飲酒、品茶、看畫……等等,等等,「可是,沒有人會說﹕『我正在讀《金剛經》。」

咦,我遠在30以前的年輕狂妄歲月已看佛經掌相或禪呀人生呀什麼呀的書的道理了,早已想生死契闊的事,問人生終極追求的是什麼。如果我說我從小就愛淡薄的生活,以致於今一事無成,你大可以說這只是能力低(低能?)(的藉口)吧了。我不會否認。

我「放下」佛經什麼理多年之後,因為某些原因,讀《聖經》,走進教會,自另有體會。然後,又多年之後了,我再走進寺廟,更正式讀一點點佛學課程,再有得著。這些,合起來,或許都及不上龍應台一年半載的「潛修」「頓悟」。她在文中,還提到夏丏尊、弘一法師;引了《楞嚴經》、《無常經》。她更寫到周夢蝶。

我們的同代人,大隱者周夢蝶,六、七歲時被大人問到遠大志願時,說的是﹕「我只要這樣小小一小塊地」(舉手在空中畫了個小圓圈);裡頭栽棵蒜苗,就這樣過一輩子。」夢蝶今年八十六了,過的確實就是「一小塊七棵蒜苗」的一輩子。是不是他早慧異於尋常,……(頁50)

這個倒令我想起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中,寫郭靖跟成吉思汗說,人死後躺的也不過是這麼大小的一塊地。(大意)

我讀佛經的年月,沒有如日中天的事業和人生,倒也不潦倒。我可以出賣別人,「仕途」暢順點;但我放棄。我可以多勞多得,但我寧願少掙一點,這裡那裡去,看看香港原來有市區外玩不盡遊不完的綠野仙蹤;還有大陸的山河歲月。

到了今天,問我如何?龍應台說,「而愚鈍如我會開始求索生死大問是因為父親的死亡,像海上突來閃電把夜空劈成兩半……」我嘛,早在之前已扣問求索這些,到自己的夜空早已像小孩子一時不順意,用筆在紙上用力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隨意任意揮就的畫面,裂縫多至女媧也無法用煉石或彩筆去填補了,這才,再看《聖經》,但已看不到天堂;看佛經,也已不再想不再相信輪迴,自然也心中無「佛」了。總之,人一死,就是個人的萬事皆了皆空。文章是不是千古事,已是另一回事了。

了卻「貪、瞋、痴」?謝了。我愛過的人都該聽我說過都該知道,我不輕易愛上一個人一樣東西,但我愛過的人,永遠都愛。永遠,當然是及身而終。我,當然也希望愛我的人對我如此。要我不貪,大概不難,但一旦痴了,痴痴愛上了,就難免會瞋會怒。愛中,我知道我要諒解,但願也可以得到如此對待。

這些,都不是年少時讀了佛經聖經四書五經等等可以真正明白體會到的。所以,我一直相信經歷比理論重要。此刻,我不期然想起馬奎斯的魔幻小說《百年孤寂》。馬奎斯今年死了。志文出版社2004年10月重排版〈馬奎斯的生平和《百年孤寂》〉一文中,有這樣一句﹕

難怪這本二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百年孤寂》風靡全球時,他仍然抱著平靜的心情坦言﹕沒有本人的親身經歷作為基礎,我可能連一個故事也寫不出來。」(頁15)

「親身經歷」。這就是了。這本小說寫的是一個城鎮的興滅,可以擴而大之,是各國,是全球;其實也可以縮而小之,是一個家族,一個家,甚而是個人。

什麼你以為是已知的,或你想知道的,其實早已有人早早寫好了放在那裡,如佛經,如聖經;你不是不屑去看,就是看了也不明白,一旦你找到了,看了,明白了,也就完了。這就是一個人的完結篇。請看下面這段《百年孤寂》完結文字。

於是他又跳過幾頁,想提早看到最後的預言,以便確知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況。然而,他還沒看到最後一行,就明白他自己永遠也走不出這個房間了,因為遺稿預言,當倭良諾看完遺稿的時候,這個鏡花水月的城鎮(或說是幻影城鎮吧)將會被風掃滅,並從人類的記憶中消失,而書上所寫的一切,從遠古到永遠,將不再重演,因為這百年孤寂的家族被判定在地球上是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的。(頁394)

你相信「天堂」「地獄」,就不用多說了;相信輪迴,就算是「業」隨身,人,誰可以重演,可以「有第二次機會」出現的呢?

不管誰說的,「當下」最好。原罪、前世都不是你控制得了的,天堂與「業」,你以為你可以控制得了嗎?既活在當下,就不要有負當下了。

相關札記﹕

(一)談情

(二)孤獨面對

四)笑話

(五)此花不在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