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一人

有一個網誌,定期每周一篇談語文。我提過一次,網主是有心人,寫得既有條理,也很心平氣和,多瀏覽肯定有益。

我也不諱言,並不完全贊同網主的看法。不如舉這篇〈「一雙」還是「一對」?〉為例。文章寫得很細緻,但提到林子祥一句歌詞時,卻說﹕

林子祥在《在水中央》更高唱「儷影一雙」。「儷影」本來就是「一雙」,加「一雙」是多餘的。

我覺得這裡的「一雙」並不多餘。我猜想這一句大概來自「儷影雙雙」。假如真有「一對對情侶或夫婦的身影」,說「儷影雙雙」當然絕對沒問題。不過,只有「一對」儷影,說成「儷影一雙」,有節奏之美外,更有強調作用;正如我們習慣寫「孤單一人」一樣,無非都是強調「只有一雙」和「只有一人」。

類似的說法還是有的。例如,「親眼看見」,說自己看見,當然是「親眼」;加了「親眼」二字,語意加強,不會給人「多餘」的感覺。

所以,語文的運用,有時也不用規限得太死板,尤其文學作品中,更應「大膽」「放任」一些,否則就少了很多出色的作品了。這方面的例子,不妨看看王文興的長篇小說,不再舉例了。

腦子裡短路了?

粵語中有一句罵人的話,可以很認真看待,也可以視作「口頭禪」,帶點戲謔說人神經有點問題,做事有悖常理。這完全看語氣而定輕重和「認真」「不認真」。

通常會說「黐線」,也有用「黐筋」,輕微一點是「黐黐」,嚴重時是「黐總掣」。有人寫作「痴線」,其實錯在那個「痴」字。說「痴痴」還可勉強算作「呆呆的」、「痴痴地」。

「黐線」來自物理學名詞「short circuit」,所以也有罵人「short short 」的,很有典型中英並用的香港地口語特色。「short circuit」的中文就是短路。一向以為中文不會用「短路」來「罵」人的。原來是我孤陋了。

中譯村上春樹的《1Q84》(施小煒譯,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5月第1版,Book 1),就赫然以實例向我示範了。我不知原文如何,但譯文確是這樣寫的﹕

「……當然是做愛啦。不然你說還能幹什麼?難道特地跑到你的房間裡,就是看一眼老二,然後說一聲『謝謝,您辛苦了。今天看了個好東西。拜拜,晚安。』就這樣扭頭回家?你呀,難道是腦子裡短路了?(頁75)

忍不住又到網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看看,原來除了這個解釋﹕

(2) 電路兩點之間有不正常的低電阻接合時,會產生極大的電流,易使電路的元件遭到破壞。此時稱為「短路」。

還有﹕

(1) 盜匪攔路搶劫。……亦作「斷路」。

(2) 戲稱人的腦筋不靈光。如:「你腦筋短路啦!鬧這種笑話。]

說「戲稱」,似有點「力度」不足,「不靈光」也與神經出問題有點距離,還是粵語較有勁。

不過,《現代漢語詞典》直到最新的第5版還沒有這個與「腦筋」有關的解釋。

至於百度百科,收是收了「短路」這個詞,其中兩個解釋跟兩詞典大致相同,只是另一個解釋卻是「自殺」(suicide),大概來自一般說「尋短路」一語,似乎是非一般用法了。我們較常說「自尋短見」。

回頭再說「黐線」,原來百度百科也收了這個詞。解釋不錯,還標了粵語讀音。所以呀,要消滅粵語,談何容易呢。難道「腦子裡短路了」?

相關網文﹕

(1) 黐線!(舊式粵語趣談)

(2) 道是黐線卻痴情